佛教超脱六道轮回,佛教九道轮回

怎样才能超脱六道轮回?
阿弥陀佛!
众生自性本善,是纯净纯善,但执着于善依然出不了六道轮回。六道之中有善道、有恶道,善恶皆有报,行善积德入三善道享受福报,造恶结罪下三恶道遭受痛苦折磨。
佛道是中道,佛道不受六道轮回,是因为佛道修净业,既不执着恶,也不执着善,三轮体空,守住清净,无丝毫的染着。
的确是,超出善恶就脱出了轮回。想要脱出轮回必须断执着,执着断尽就证阿罗汉果,就出离六道了。执着的核心就是我执,就是执着身体是我,因此才自私自利,而且为了身体而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。所以阿罗汉“无我”,“无我"就是阿罗汉,”有我“就是六道生死凡夫啊!
神识是众生的心和识,它和自性的关系我们还是参看净空老法师的解答吧:
如何体会自性?自性与神识有何关系?
问:这个很重要,他说我不太相信自己有自性,也体会不到自性,请师父开示。
答:这个读《楞严经》,《楞严经》上有,好像波斯匿王在释迦牟尼佛面前也没有觉得有自性,你看释迦牟尼佛怎么样开导他,让他自己恍然大悟,原来自己真有。自性是什么?自是自然的,不是学来的,就是你自己本有的,不是学来的,不是别人给你的。是什么东西?眼能见,耳能听,鼻能嗅,舌能尝,身能触,意能知,你说你有没有?你有就行了,有就证明了,你就体会到了。这就是自性,这里头不加妄想分别执着,就叫自性。加上妄想分别执着,还是自性,那个自性里头出了问题,那就变成凡夫,出了问题了。(净空法师·答参学同修之十四 2005/8/27)
问:下面一个问题问的是,何谓自性?何谓神识?自性与神识有何关系?有何不同?
答:没有迷惑的时候叫自性,迷了的时候就叫神识,它不同地方就在此地。其实,神识跟自性是一不是二,一个是在觉悟的状态,一个是在迷惑的状态,我们中国人称它作灵魂,这是世俗称的。其实他迷了之后,他什么也不灵。他灵,他怎么会去做坏事?灵,他怎么会跑到三恶道?就是因为他不灵,迷惑颠倒。所以孔子讲得好,孔子在《易经.系辞》里面讲,他讲游魂不讲灵魂,这个讲法讲得非常有道理,非常正确。孔子虽然很少讲这个,从他写这《系辞大传》,他不是不知道,他知道这个事情,但是这个理太深,一般人很难听得懂,所以他少讲。
佛讲得很多,佛在印度那个环境,佛出现在世是印度宗教最发达的时候,许许多多的宗教都修禅定。那个禅定功夫到达六道轮回他们都见到,所以佛就讲得多。中国环境跟印度完全不一样,中国人学,是很乐意去学,但是没有定功,不能够突破,现在的话就是空间的维次。印度人,那些宗教,很容易突破,所以佛对这桩事情就讲得很清楚。
这就是神识跟自性,体是一个,但是呈现的状况不是一个。自性是空寂的,没有形相。神识有形相,但是我们肉眼看不见,它不是没有形相。佛给我们讲,三界里面最高的无色界天,无色界天有没有形相?还是有形相。无色界天人,就是色界天也见不到他,但是佛能见到他。这种色,在佛家称之“无表色”,表是表示,他没有表示。譬如我们举个例子,我们每个人都会作梦,在梦中有没有形相?梦中有形相。梦中形相,你在作梦,你旁边隔壁睡一个人,他为什么看不到?你就晓得神识现的色相,就是属于那一种的。但是自性,自性真的没有相,确实没有相。自性能现,变现出来之后,你才能够觉察得到;没有变现出来,你觉察不到。用现在科学家的话,自性就是场,能量稀薄的时候;现相是能量集中,它就变成物质,变成形相,两个是这种关系,我们也要认识清楚。(净空法师·答参学同修之三十 2006/3/31)
佛法讲座:什么是超脱轮回
超越轮回,指的是通过修行,去除我们众生之心的“贪嗔痴”,在佛法的指引下,进入比六道轮回更高的境界,如缘觉、声闻,乃至菩萨和佛的境界,自然就超脱轮回、解脱生死了。
很多人不相信轮回,那是因为自己看不到生命完整的流逝的轨迹。但是看不到,并不代表不存在。我打一个比方,我们就对生命的轮回能粗略理解了:
拿毛毛虫、蛹和蝴蝶的过程来看,任何人都知道,一条毛毛虫变成蛹,然后破茧化蝶,其实都是一条同样的生命在转换生命形态而已,但是请注意的是,假设蛹和蛹之间聊天的时候,打死它也不相信自己是毛毛虫变化过来的,因为这条命虽然没有改变,但是毛毛虫的记忆切断了(没有丢失,只是存在它的潜意识中,它已经发现不了呢),所以作为这个小生命而言,毛毛虫是前世,蛹是今生,蝴蝶是来世。当然它们也不相信自己的前世是条毛毛虫,更不相信自己的来世会变成美丽的蝴蝶,因为站在它们的角度而言,每一世的记忆都终止了,但作为我们比它们高出一个层级的生命的人而言,却是清楚的可以看得见的,这就是佛教发现的世间万物的“分段生死”的奥秘:生命始终在延续。每一世都是同一个生命在轮回,只是当事人不明白也不相信罢了。所以便有了“三世因果”这样的说法,也就是“前世今生来世”,换成现代话来说就是“过去现在未来”。如果这条毛毛虫懂了三世因果的话,它一定会拼命吃叶子,努力躲避天敌,这样的话,变成蛹,就自然比其他的蛹肥大,那么一旦破茧化为蝴蝶,自然就比别的蝴蝶大、强壮且飞得远,佛教用“欲知今日事,前生做者是;欲知来世果,今生做者是”来描述这个过程,很贴切的。同理可证,如果有比我们人类更高级的生物,他们就很容易看到我们的前世今生来世(我们却看不见也不相信,原理和蛹们是一样的)。
生命轮回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得到,因为我们平常人的身心都局限在我们生存的三维空间内,佛家看得到六道轮回,正因为佛家的修炼者穿越我们平常人的三维空间,但生命轮回也不是非得宗教人士才会看到,也不是佛家的专利信仰,任何人只要你能深入到高层的宇宙空间,你都能发现人有前世有生命轮回,在催眠状态下,很多正常人都可以发现自己的前世,所以生命轮回是每个人都有的,并非宗教的信仰,他是自然规律,是宇宙法则。那么知道生命轮回有什么意义,我的理解就是一旦知道生命轮回的的法则,就会知道人生的意义,就会知道生命的意义,你就知道你该做什么?你的人生应该怎么度过。
道教的轮回和佛教的有什么不同,道教里是如何脱离轮回,超脱生死的?
依赖于无为,把自己内心修行的,无比坚强,把生死修习得无求,无念
超脱生死了,不会期待来世
超脱六道轮回,坠入的是什么?
四圣分为:阿罗汉,辟支佛,菩萨,佛。其中,六凡或升或坠,生死轮回,不能出离六道;四圣却可以不再轮回生死。(十法界涵盖一切有情,也涵盖一切“空间区域”)
那么,何以说“四圣”不在三界六道之中呢?回复如下:
三界之外,再无第四界;一切凡夫,一切圣贤,以“空间区域”而论:必定住于三界之中(事);而以能否不再受生死而言:则凡夫在三界中,圣贤不在三界中(理)。
阿罗汉,辟支佛住于涅磐,因涅磐境界,五蕴十八界断尽;唯余“不生不灭”“远离见闻觉知”的“真心”住于涅磐;因而,此二圣必定不知“我住涅磐”(如刀不自割,真心不能了知有我,本具“无我性”)。而真心无有形相,犹如虚空,故无三界可住。
其次,未得解脱者,方住于三界生死轮回;阿罗汉,辟支佛已得解脱,不受生死,因而不可说为:“阿罗汉,辟支佛住于三界”。因为“三界”之名,意指轮回生死。
菩萨,佛,在触证真心之时,同时成就“解脱道”;因而也如上面所说的“二乘圣者”一样,可以不再轮回生死;因而也不能说:“菩萨,佛属于六道众生”。
然而,大乘圣者,在因地时都发过:“众生无边誓愿度”的大愿;因而,菩萨不惧生死,入泥入水,生于三界之中,度生不止;八地以上的大菩萨及诸佛,则能以应化报身,分身百千亿,于不同的世界示现五蕴身,以“随类度生”。
简言之:以“空间区域”而论;一切有情皆住于三界;以所证境界而言,四圣不在三界之内,不再受生死;唯因度生之大愿故,乃生六道之中。
另:比如西方极乐世界,凡往生者;以其可以出离轮回之故,名为“横超三界”。而此净土,因“国中天人”(《无量寿经》原文)有“金色身”,应当属“色界天”,还是在三界之中。并未在“第四界”。
超脱是什么意思
这“超脱”应该算是超凡脱俗的缩略语吧。原是形容事物或人的不同凡响,一枝独秀。后受到宗教影响,引申为清静无为,达到一种至高境界。对于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,当然是为了修炼的目的。对于普通人来说,应当是“看穿”的另一种说法。“超脱的人”往往会隐匿于凡尘之中,对于世事的理解有独到、透彻的领悟。
轮回的超脱轮回
盖欲灭六道轮回之苦,则必先断其苦因(贪、嗔、痴三毒),谓三毒犹如种子之能生芽,故众生流转三有(即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)不得出离,若断灭我执及贪、嗔、痴,则诸苦亦断。人处六尘境,难得不污染,读经见空性,渐得出泥潭。若能勤苦修,证得罗汉果,则得涅盘乐,不再有轮回。【《过去现在因果经》卷二、《分别善恶业报经》卷上、《观佛三昧海经》卷六、《观无量心品》、《法华经》卷一、《正法念处经》卷四十一、《南本涅盘经》卷十六、《大智度论》卷三十、卷七十七、《成唯识论》卷四】